扶持壮大“绿色龙头”
文章类型:质量综合新闻 文章加入时间: 2002-11-20
------------------------------------------------------------------------------
绿色食品生产遵循“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其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决定了绿色食品必须坚持产业化发展。扶持壮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是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我省绿色食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本届“绿博会”上,福建省的上市公司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引人注目。100多平方米的展位展出了几十种农产品,从鲜翠欲滴的青椒茄子到晶莹剔透的大米,不仅质量好,而且包装精美规范,即使一把青菜,也用绿色标识带捆扎得整整齐齐,让人赏心悦目。据集团副总裁杨卓亚介绍,超大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总面积达10多万亩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集团有200多个主栽品种,基地生产的所有农作物品种都是集团自己提供的,所有生产用肥都是集团自己开发生产的有机肥,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
科力牌大米是温州市农科院开发并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但该院本身并不生产一公斤大米。农艺师陈红兵告诉记者,他们同龙头企业虹丰集团合作,由企业出面与农民签订生产基地合同,按保护价收购,并负责加工销售,农科院提供品种和生产技术指导,所得利润双方按比例分成。由于这是一种针对孕妇等特殊消费群体开发的绿色大米,市场前景很好,所以企业积极性较高。订单使农民的利益有了保障,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很高,生产基地从去年的2000亩迅速扩大到今年的1.5万亩。
绿色食品生产需要较高的投入、较高的科技含量,科力牌大米成功走出了一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民有机结合的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路子。龙头企业居主导地位,组织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并进行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
目前,不少省份在发展绿色食品时,都重视扶持壮大绿色龙头企业。黑龙江省引资11亿元,更新改造绿色食品骨干加工企业22家,新增加工能力17.6万吨。江西省拟投资2亿元,打造绿色食品“航母”---江西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省内一批绿色食品企业纳入其中,统一品牌,共拓市场。安徽省计划到“十五”末期培育50个较大型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开发300个以上绿色产品,产值达150亿元。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中加工产品的比重已超过70%,初级产品不到30%;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312家,占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22.3%;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三分之一。
从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情况看,规模普遍偏小,特别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龙头企业。全省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还没有一家申报绿色食品产品标志。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并培育壮大一批以绿色食品生产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让“绿色龙头”尽快多起来、壮起来。
扶持壮大“绿色龙头”,对扩大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更具现实意义。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已经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美国农业部、欧盟农业委员会以及部分国家的食品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加快绿色食品的双边认证和多边认证,绿色食品将成为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的一支主导力量。
文章出处: 《浙江日报》
文章作者: 记者 刘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