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中国生态住宅的研究与探讨
袁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以住宅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城市住房严重紧缺的困境,提前实现人均居住面积8M2的目标。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住宅建筑业将会保持继续增长势头,并争取在2010年实现人均居住面积35M2的目标,中国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中国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在考虑21世纪中国住宅业发展时,必须抛弃传统模式,发展绿色生态住宅,使中国建筑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生态住宅的基本性能体现在合理的选址和规划,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负荷,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通过生态建筑的营建使人类的建造活动最终能限制在地球生态系统允许的平衡范围之内。为了促进生态住宅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的生态住宅评估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反映出生态住宅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一、中国住宅怎样发展?
近10年来,以住宅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全国住宅年平均竣工面积达4.59亿M2,到2000年底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10M2。北京市10年来竣工住宅面积9687.l万M2,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16.2M2。广州市2000年底全市竣工住宅面积1095万M2,超过欧洲住宅建筑总量。七八十年代住房紧缺曾严重困扰着我国大中城市。多少无房户、困难户、危房户呼唤住房。三代同堂、两代同床,几对夫妻同室,屋中又搭屋的尴尬至今让人难忘。住房问题曾是中国城市的一块心病,解决10多亿人口的住房问题,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
中国住宅建筑业10多年来持续高速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住房紧缺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到2000年争取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全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M2的目标。”尽管走过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我们想到中国从80年代的10亿人口增加到现在的近13亿人口,而人均住房面积却达到10M2时,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住宅产业将可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我国目前人均GDP已达800美元。按照这个预测,我国住宅建筑尽管已有近10年的持续发展,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可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21世纪的中国住宅建筑将怎样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房地产界认为:未来10年我国住宅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住宅正在从生存型向舒适性转变,近期住宅发展目标是户均一套,人均一室,力争2010年达到人均建筑面积35M2,户均面积90-120M2。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享有安全、舒适的住房对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幸福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发展目标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也是反映居住水平和居住舒适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考虑到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仅达到31%,20年后将增加到60%,而且人口还将在20年内增加2亿多,就不难看出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住宅建设将需要怎样的规模和速度。
以住宅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不仅承担了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职责,而且它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必须看到建筑业的建造活动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从资源角度看,我国从1986年到1996年间每年净减少耕地750万亩,其中多数转化为建设用地,每年因烧砖毁坏的农田多达12万亩,土地资源递减的形势十分严竣。我国每年因生产建筑材料而消耗的各种矿物资源多达50亿吨。大量的砂石采集,矿石采掘造成河床、植被、土壤破坏和水土流失。同时在采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残留废弃物和粉尘又造成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从能源角度看,仅建筑耗用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砖瓦砂石等几项材料的生产耗能达1.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采暖消耗的能源达1.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而保温不良的墙体材料造成的热损失估计达1.2亿吨标准煤。
从环境角度看,我国建筑垃圾增长的速度与建筑业的发展成正比。除少量金属被回收外,大部分成为城市垃圾。我国已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此外我国仅因冬季采暖向空中排放的CO2有1.9亿吨,SO2300多万吨,烟尘300多万吨,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90亿吨,约占废水总量的45.5%。
根据专家分析因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按照发达国家的状况,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国家才有力量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而且通常认为在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状况才有可能好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没有经济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污染治理。按照这样的状况,我国大量已建成的建筑,包括近10多年中新建的和正在兴建的建筑,其中多数建筑都缺少严格认真的节能和环保设计。因此建筑使用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状况由于得不到改造,还将继续下去。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至今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建筑业对此负有重大责任。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当我们重新审视整个住宅建筑业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方式和其生态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抛弃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把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居住室内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生态型住宅作为新世纪住宅建设的方向,把扩大居住面积和提高住宅生态环保性能同时作为中国住宅未来的发展目标。
以住宅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目前正处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时刻,建设生态住宅是建筑品质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建筑业转向可继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建设生态建筑意味着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建成后使用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将发生一场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态平衡为内容的深刻变革,建筑业的绿色化,包含广泛的内容,与城市生态也密切相关。但在一定意义上这场变革将围绕着生态建筑的发展而展开。住宅建筑面大量广影响深远,发展生态住宅是建筑绿色化、生态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世纪,中国住宅建筑不能再按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模式发展,建设生态住宅是中国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生态住宅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生态住宅正受到中国房地产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最近在一项对中国六大城市的住房调查中,除户型、交通外,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已成为购房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广州占54.2%的市民对空气质量,绿化等环境因素更为关心。各地已经都有一些住宅项目提出要把“生态概念”、“环保概念”、“绿色住宅概念”、“健康概念”等作为住宅开发的新概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从中反映出住宅建筑要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住宅是一种生态型建筑。目前建筑界对生态型建筑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因此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此还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环保建筑、健康建筑、节能建筑等。这些称谓虽然不同,但其所表述的基本意义是相互重叠的。
国际上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生态型建筑的研究和建筑实践,从大量的建筑实践和学术论述中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归纳出各类“生态型建筑”共同具备的一些基本性能,这些基本性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型建筑首先要有合理的选址和规划,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
2.生态建筑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降低资源消耗,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
3.生态建筑要采取各种节能措施,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并要尽可能采用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
4.生态建筑要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5.生态建筑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一定标准的舒适度,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
6.生态建筑要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
根据生态建筑的这些基本性能,可以进一步把生态建筑概括为:“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三大特点。
1.健康舒适是生态型建筑的主题。现代人一生中有2/3的时间是在建筑内渡过的,因此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生态建筑的主题。它将通过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使室内的热舒适、光舒适、声舒适等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这个舒适是以健康为前提的。最近一次对北京城区居室的污染检测发现,城区装修过的房屋,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空气高4-8倍。由于现代建筑趋向高绝热性、高气密性,并且大量采用化学建材,由材料散发出的甲醛、VOC、苯氯乙烯等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限度后,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化学物质过敏症”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大的公民病。生态建筑特别强调保证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这就要求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换气,要有充足的日照,要控制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要防噪声,防尘,防幅射。
2.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建筑业是材料与能源的高消耗产业,又是对环境高污染的产业。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30%-40%,我国建筑能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长极快。1998年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27.6%,接近发达国家的下限,因此建设生态建筑必须把传统建筑业的粗放污染型的生产工艺,改造成生态化工艺,实现清洁生产。
高效意味着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尽可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和再生材料。清洁意味着生态建筑要减少排放废物、废水、废气,使废水、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实现废物的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高效清洁使生态建筑把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二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污染换取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3.和谐优美是人对生态建筑的精神要求
生态建筑对自然环境来说是清洁高效的,对使用者来说是健康舒适的,使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关系处在相融的和谐之中,生态建筑是在遵循生态规律基础上的创造,它的本质并非形式问题,而是其深刻的社会使命。由于实现生态目标的技术所包含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使得生态美的展示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生态建筑可以包含传统建筑美学的文化层面和形式层面,但它是一种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的全方位的和谐、优美。因此它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新阶段,它的和谐将可能发展出一种内含深刻的形式优美。
生态住宅作为生态建筑的一个种类,它具备生态建筑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三、关于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
生态住宅是一种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的建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检测各种生态住宅的目标实现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实现目标检测的量化,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通过这个体系的评估能比较清楚的显示住宅的生态环保性能。但是,生态住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生态概念不仅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而且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涉及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代际之间的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把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中。
对生态住宅的评估包含生态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仅关系到建造活动,还关系到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乃至最后的改造、拆除。因此不只要对决策、规划、设计、营造阶段的种种技术措施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而且还需要评价使用管理期间采用的方法、措施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生态住宅对环境的影响和效果,显然不仅和设计者的技术方法有关,而且还与管理者和使用者能否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关。
生态住宅的全面评估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许多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难以对其确定评价指标,量化更是不易。因此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必须舍弃一些因素,在确定的环境评价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可操作性的比较简便的评估方法。
目前国外的许多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是检测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中相对于以前的改进程度。这种评价方法的前提是认为单幢建筑的改进能减少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使人类的建造活动最终能限制在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范围之内。
我国生态住宅的建设现还处在初期研究开发阶段,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但是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围绕着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颁布了一些单项的技术法规,并且研制开发出不少节能新技术,这对推动生态住宅的建设和制定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是十分有利的,借鉴国外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的经验,我国生态住宅的评估体系不宜采用太复杂的方法,其结构框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应尽量不占用耕地,优先选择已开发或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地区,保护绿地和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2.能源系统的优化和节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因过度使用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展使用再生能源技术,通过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沼气等提高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
3.节约水资源。合理规划水环境,提供安全卫生的水供应系统和处理,再利用系统,优化水资源结构,节约用水。
4.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控制室内CO2、甲醛等污染物质含量,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合理提高热舒适度、光舒适度、声舒适度。
5.优先采用节约环保型建筑材料,再生型材料,耐用长寿性材料,并尽量就地取材,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6.施行废物管理,尽量减少废物排放,回收废物中可利用材料,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建立我国的生态住宅评估体系,应该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首先要求评估体系的量化指标与我国已颁发的规范、标准一致起来,并把现行规范、标准作为评估体系指标的基础。其次评估体系可以删繁取简,具有可操作性,选取的量化指标应有一定的幅度,以便适应我国不同的地区。第三评估体系应该客观并且真实可靠,通过评估体系的量化指标可以比较实际的反映出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品质。第四评估体系力争对住户和发展商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使他们通过评估体系的量化指标,更加了解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环保生态效益,收到比较积极的效果。
建立我国自己的生态住宅评估体系,是建筑界的重要任务,尽管它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将不断进行调整。但是迈出第一步是极为重要的,它对整个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