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7.7. 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研究


  污染是低效率经济的特征。不仅经济现代化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生态环境建设中一些重大问题也须通过科技进步求得解决。
7.7.1. 改善杭州市生态环境要求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
  7.7.1.1. 能源技术
  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实用化技术。由于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关注,我国必将开始削减CO2排放总量的步骤。须启动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的研究。
杭州湾的潮汐能堪与三峡的巨大水力资源媲美,但巨型潮汐电站的技术还不成熟。应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推动相关技术预先研究,争取国家立项,同时须对潮汐电站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估。
  7.7.1.2. 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引进、开发与推广应用
  杭州市一些有价值的传统产业仍要适度发展,如丝绸印染、化工、化纤、制药、水泥、造纸等。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同时,依靠清洁生产技术保持其持续发展。要充分重视有关技术的开发或引进。
  7.7.1.3. 针对本市需求的污染治理技术
  优选烟气脱硫技术。开发、引进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水泥粉尘的高效净化回收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先进净化技术(造纸制浆、印染、屠宰、养殖等),船舶油污染防治技术,小型柴油机船舶噪声治理技术等。
  7.7.1.4. 大气可吸入尘的源解析及防治技术
  分析判断大气可吸入尘的主要来源,提供决策依据。
  7.7.1.5. 生态建筑与生态住宅标准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成熟的节水、节能技术、无污染建材的技术水平,制定经济、可行的生态建筑标准,并据此制定房地产开发产业政策。
  7.7.1.6. 农业、园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生物农药)技术
  优先应用领域为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城市绿地园林病虫害,也要推广生物农药和其它生态治理技术。
  7.7.1.7. 物种资源普查和生物多样保护技术
  查明杭州市辖区内的基因资源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现状,研究拯救对策。
  7.7.1.8. 城市生态绿地研究
  有关城市生态绿地的概念、具体指标及营造技术。生态绿地应是有较完善多样的生态链,综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生态环节因子,具有自我稳定功能的城市绿地,并尽可能接近本地自然植被的生态结构。
  7.7.1.9.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物防治技术
  对水生态系统结构进行调控,促成群落间的良性循环与平衡,强化水生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
  7.7.1.10. 生态与环境信息技术
  生态与环境数据库(含环境监测数据库),自然、经济、社会基础信息数据库,环境信息综合编报系统,污染源管理(含排污申报、排污收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过程的数字模拟技术,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污染事故报警系统,网络会议系统。
7.7.2. 促进环保科技进步的措施
  7.7.2.1. 深化环境科研机构改革
  按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环保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明确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宗旨,增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生存能力。改善科研设备条件,提高人员素质。
  7.7.2.2. 加强科研管理
  逐步推行重大项目的招标竞标制度(包括全国、国际招标),通过竞争提高水平,降低费用。特别重大的项目应实行全国、甚至国际招标。避免人才、技术“近亲繁殖”的学术偏窄性弊端。
优化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在杭院、所的人才优势。
  7.7.2.3. 增加科研投入,开辟多样化的科研投入渠道
  环境科研常具有大面积、跨学科的特征,投入不足,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7.7.2.4. 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机制
  要克服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包括研究内容、关键技术的低水平重复,也包括研究手段的停滞不前。
  建立创新机制的关键是人才,引进、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创新思维。同时,对部分探索性的领域建立风险机制。
  及时引进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
  7.7.2.5. 重视科技情报工作
  配备高素质的科技情报人才,拓宽情报检索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投入一定经费,建立与国内外主要科技情报数据库的业务关系。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