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建设“绿色浙江”是全面推进 我省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抉择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随着我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将显得日益重要。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号召,这一战略决策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英明。必将和“信用浙江”和“数字浙江”一并成为打造全新浙江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在全国率先打出绿色的品牌,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而且也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之理念,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绿色浙江”的基本内涵

  “绿色浙江”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之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进、协调发展。现阶段以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进而进一步扩大内涵,将浙江真正建设成为具有以山川秀美为标志的绿色环境、以良性循环为特征的生态系统、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经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进为基础的绿色文化。简言之,就是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弘扬绿色文化,营造绿色环境。其中绿色经济是中心、绿色文化是灵魂、绿色环境是基础, 核心思想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绿色经济是中心

  当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二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是充分体现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最大限度地解决具有增长型机制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需求的无限性与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
绿色经济涵盖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包括第一产业中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特征的生态农业,第二产业中以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为特征的生态工业,第三产业中以休闲、健身、观光和陶冶情操为特征的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特别是作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桥梁和最佳结合点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

  2、绿色文化是灵魂

  文化是有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知识的积淀,是反映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上的深层次认识。绿色文化是倡导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等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进而建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建立“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价值观念,建立“科学、合理和健康的需求而不是奢侈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并将其贯穿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之中;建立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生产发展观,坚决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甚只污染不治理、只破坏不保护”的传统生产发展模式等等。事实上,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文化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达到共识,是人们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环境价值观、经济发展观、生产消费观的反思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其过程经历了增长的极限观理论、没有极限的增长观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理论。
  由此可见,“绿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先导性、示范性和传递性,弘扬“绿色文化”是建设“绿色浙江”的灵魂,既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和升华,促进观念更新,也将成为促进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3、绿色环境是基础

  绿色环境,是绿色浙江和秀美山川的直观表现。它集中地体现在以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基础上的“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具体而言,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或更高的标准,林草覆盖率满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大地的要求,且林分结构合理,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生态位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之间,水域、森林、海洋、湿地、农业等生态系统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良性循环关系,使系统内外的污染熵增小于环境容量负荷,同时,对自然灾害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力明显增强。真正呈现出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山川秀美的浙江。

  4、现阶段建设“绿色浙江”的主要工作

  建设“绿色浙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宏伟目标和规划,又应抓住重点,分步实施。就现阶段而言,建设“绿色浙江”应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方面,要重点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加强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农村面源的污染治理与控制;实施区域性或流域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城镇及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深化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实施饮用水源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控制;在我省八大水系的源头建立国家级或省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等等。
  生态建设方面,继续大力开展植树绿化与生态公益林建设;采取退耕还林、坡耕地治理、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或生态示范县建设;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加强地下水、河流湖泊、土地、矿产、森林和海洋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等。
  绿色经济方面,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包括积极支持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环保设备的成套化率,规范和提高环保工程设计、咨询服务业,推进环保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行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等等;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国际通行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以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为特征的生态工业;科学发展以休闲、健身、观光和陶冶情操为特征的观光农园、休闲农场、森林公园、民俗旅游等生态旅游。

  二、 建设“绿色浙江”是时代发展和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建设“绿色浙江”是省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1、建设“绿色浙江”是迎接入世挑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尽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关税壁垒将逐渐打破,但“绿色壁垒”将在各国间形成,并有日趋强化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并把它作为基本安全战略之一。WTO协议中的许多“绿色条款”所包含的一个总体思想就是突出强调了各成员方的“环保例外权”,表明环保权是成员方的一项当然权利,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实施进口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它措施,这就为各成员方设置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技术及绿色壁垒开辟了新的“灰色区域”,为缔约国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技术措施提高了隐蔽性和合法性,特别是发达国家有条件也有能力利用多边贸易制度中的“绿色条款”去维护其“环保权”。我国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可以说,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均已经或即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
  由于我省外贸出口量持续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交往程度日益提高、依存关系日益密切,200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28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29.8亿美元,已占GDP的28%。因此,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崇尚绿色产品、重视绿色工业、迷恋绿色消费,把贸易措施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的这样一个新形势下,建设“绿色浙江”则是加入WTO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改善优化投资环境的客观需要。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口号将不仅有利于我省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我省农业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促使外商投资企业上档次、上水平,减少洋污染入侵的机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西方国家借口以“污染倾销税”、“绿色关税”等绿色壁垒对我省经济造成影响。是顺应国际潮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适应WTO运行规则的有效手段。

  2、建设“绿色浙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大省建设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省十一次党代表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省争取近三分之一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争取近三分之二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及时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在浙江省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也明确提出“继圆满实现‘十年绿化浙江’目标之后,把全面建设‘浙江秀美山川’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目标”,“十五”期间我省将加快生态县(市)、生态乡镇和环境优美城镇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因此,建设“绿色浙江”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是在建设“秀美山川”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升华和提高,有利于将各部门的现有工作凝聚在建设“绿色浙江”的旗帜下,有利于进一步协调各部门的行动,进而有利于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优美环境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绿色文化是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建设“绿色浙江”,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文化大省建设的内涵;进而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使天更蓝、水更碧、山更青、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山川更秀美、心情更舒畅,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大省的建设。

  3、建设“绿色浙江”是体现浙江特色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海南经济特区率先开始生态省建设,并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生态省建设纲要与目标。黑龙江省也已将创建生态省的内容纳入“十五”发展计划之中,吉林省提出并决定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要求根据生态省建设的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江苏省、福建省也都提出了创建生态省的目标和口号,以此来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海等不少城市提出了要创建生态城市的设想,上海市计划在2010年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全市总体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初步建成清洁、优美、舒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城市。
  由此可见,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循环再生、增产增值,实现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和谐协调、共生共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事实上,我省各有关部门已在各有关领域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大量工作。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有省份提出创建绿色省份的口号时,提出建设“绿色浙江”,在全国率先打出绿色的品牌,不仅使“率先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的提法更加新颖、思想更能统一、内涵更加丰富、公众更易接受、更能与国际接轨,而且能充分体现浙江的地域特色和“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之精神。

  4、建设“绿色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内涵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现代文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支撑,尤其是在我省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增长的良好势态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长久支撑能力。积极开展建设绿色浙江活动,推行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降低环境成本,而且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根据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工业企业多,单位面积污染物承载量名列全国前茅”的特点。通过建设“绿色浙江”必将有利于增强各级政府的全局观,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力度,有利于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实现引人才、借人脑、促发展。同时,建设“绿色浙江”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内容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的要求,就是要在转变传统发展观念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发展模式,“绿色浙江”无疑将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途径和领域,对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绿色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5、建设“绿色浙江”是社会公众的强烈愿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增加,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要求明显增强;公众呼唤清新的空气、高质量的饮用水和无污染、少污染的绿色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巴陵等11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建议,呼吁“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应该有一个安全的、优良的生存环境”,杭州、宁波、衢州、丽水等地代表在讨论中也都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建议和要求。因此,建设“绿色浙江”是民心所向,也是社会公众的强烈愿望。
因此,建设“绿色浙江”是顺应时代潮流、实践“三个代表”、体现人民意愿、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 建设“绿色浙江”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任何行动或战略决策的制定,都必须实事求是,全面和系统地分析已有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这是采取行动和制定决策的先决基础。21世纪初的浙江,正处于由提前实现小康,向基本提前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建设“绿色浙江”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许多工作已在各部门和各领域全面展开,“绿色浙江”的提出无疑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可谓水到渠成。

  1、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省战略的全面实施(思想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忽视环境、甚至以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将使我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资源和资金投入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人力素质的集约经营模式。“两大战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战略,而且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中国科学院《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的定量分析,我省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较好,位于排行榜第6位。杭州市提出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宁波正在实施“国家园林城市”计划、丽水提出了“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口号、衢州开展“生态兴衢”工程、金华进行“生态园林城市”战略部署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思想基础。

  2、经济水平继续名列全国前茅(经济基础)

  浙江省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名列全国前茅。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670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0.5%,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人均GDP达到了1800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的位置。在一些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了或接近3000美元,开始步入现代化。
  2001年我省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2%左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也给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创建绿色浙江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3、 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环境基础)

  据中国科学院《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分析,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指数仅位于西藏和海南之后,名列全国第三位。集中地表现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了新拓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创了新局面,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创建绿色浙江的环境基础。

  4、 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基础)

  2000年全省环保相关产业总产值为近300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的首位,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有近2000家。目前我省已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环保产业优势区域和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不少企业已成为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同时,生态农业已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省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0万亩,绿色农产品28个。此外,生态工业园区也在全省各地蓬勃发展。为建设“绿色浙江”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5、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政策基础)

  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与政策外,我省还制定了适应我省省情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和政策。 至今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市、县政府也制定了一批行政管理规范和政策。这些地方性的法规、规章和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与政策,作为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补充和延伸,使我省的各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近年来我省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了很大加强,充分发挥了环保、水政、林业、城建等执法队伍的作用,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污染环境、乱砍滥伐林木、乱挖乱采矿产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活动,并对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各级人大也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和检查。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生态建设规划》、《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浙江行动计划》等规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建设和科技部门均制定了各部门的近期与远期规划;省长柴松岳在浙江省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继圆满实现‘十年绿化浙江’目标之后,把全面建设‘浙江秀美山川’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目标”,十五期间我省将加快生态县(市)、生态乡镇和环境优美城镇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最近省政府提出了《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以提高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和全民的文明素质。这些纲要和规划的实施为创建绿色浙江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6、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空前高涨(群众基础)

  近年来,通过人大、政协提议提案、群众来信来访、社会舆论、公示公告、公开举报奖励、环保“110”、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学校创建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了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公众和各种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公众呼唤绿色文明,通过绿色消费行为影响企业,促进企业积极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促使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如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绿色自愿者活动已成为时尚,公众的积极参与为创建绿色浙江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 建设“绿色浙江”的若干建议

  1、尽快建立统一高效的运作机制,推进“绿色浙江”的建设

  建设“绿色浙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各部门的大力配合,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要将各部门现有的相关工作凝聚在建设“绿色浙江”的旗帜下,相互沟通,加强协作,并建立建设“绿色浙江”领导小组,以全面领导和推进“绿色浙江”的建设。

  2、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对“绿色浙江”重要性的认识
“绿色浙江”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从现阶段而言,主要是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经济为核心内容,从进一步发展来看,内涵将更加丰富,外延将进一步拓展。因此,加强宣传,提高对“绿色浙江”重要性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积极和自觉地投身于“绿色浙江”的建设,这是建设“绿色浙江”的前提和基础。

  3、科学编制建设“绿色浙江”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根据省十一次党代表关于建设“绿色浙江”的精神,结合我省和各有关部门的“十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抓紧组织力量,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建设“绿色浙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科学内涵、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

  4、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营造秀美山川的绿色环境
山川秀美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绿色浙江”的直观表现。实现山川秀美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绿色浙江”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在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轻环境污染;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四是继续抓好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环境治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5、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建设“绿色浙江”的中心工作,只有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浙江”。发展绿色经济必须找准切入点,根据我省现实条件,建议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以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我省绿色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正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绿色经济的内在需求。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压缩过剩产业、产品的生产规模,坚决淘汰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扶优汰劣,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产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使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产品为龙头、以工程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培育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的指导下,要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各区域和流域都要制定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国际通行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发展以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为特征的生态工业。

  6、积极发展绿色科技,为建设“绿色浙江”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绿色科技就是要牢固树立“绿色科技意识”,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各个领域和每个项目的全过程,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优先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减少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环境软科学研究,对环境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发展绿色科技,必将为我省建设“绿色浙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7、切实增加资金投入,构造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投融资渠道

  建设“绿色浙江”涉及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多方面的工程和项目,所有这些工程或项目都必须要有资金的投入作为保证,否则,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将难以实现。除积极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外,各级财政要对有利于建设“绿色浙江”的工程或项目(包括科学研究等)给予资金的支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当前,特别是要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及污染防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拓宽生态保护与建设、污染治理等项目的投融资渠道,要构造一个多元化的建设“绿色浙江”的资金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取得国际资金支持等等。同时,要通过制订严格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各项资金及时的到位,并提高投资的效益。
  建设“绿色浙江”是实现我省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是造福浙江人民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当然,“绿色浙江”理论体系、基本内涵、目标要求都需要有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绿色浙江”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和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我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