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 |
|
http://www.hzgreen.com 2003年7月29日 |
上世纪末期,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亦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为了把这一基本国策更好地落实到浙江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已成为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打造“绿色浙江”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这些都为我们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指明了方向。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产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所以,这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我省提出到2020年经济总量争取比2000年翻两番。如果不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增长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改变我省资源保证程度低、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关注生态安全,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要保持浙江经济大省、出口大省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落户,就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同时,我省要实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必须强化山海并利、山水兼优的生态优势,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全面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正是遵循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方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以建“绿色浙江”、造秀美山川的丰硕成果,全面推进浙江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浙江具备建设生态省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浙江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优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具有有利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浙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设生态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我省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区位优势,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地势自西南山区向东北平原倾斜,呈梯级下降,地貌和水系自成体系;全省八大水系基本发源于本省,水环境系统相对独立;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浙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更高一些。目前,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7个,是全国拥有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4%,绿地率24%,人均公共绿地9.4平方米。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570元,财政总收入1167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40%。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化、体育、卫生、环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浙江已具备建设生态省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基础。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础较好。“九五”以来,在经济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省2.2万家工业企业建成治污设施;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之内。各地大力开展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各地还积极引导和鼓励高山、深山的农民搬迁下山,既实现异地脱贫,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经济成效显著。全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起步较早,态势良好。目前已建成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0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0多个,茶叶、罐头、鲜果、粮油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长足发展。生态工业特别是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还重点发展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调查,我省环保相关产业总产值297亿元,居全国首位。立足于浙江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我省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已成为旅游大省。
领导重视和公众参与的“两个积极性”有效发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都设立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委员会,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检查指导。各地党委、政府都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关指标列入目标管理,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尤为可喜的是,全省上下已形成了“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部门是不称职的部门,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公民是没有社会公德的公民”的共识。
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打造“绿色浙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论证会通过的《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我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提供了依据,也标志着浙江省已成为全国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绿色浙江”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握好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科教支撑、不断创新,统筹规划、法制保障,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开放合作的原则。
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浙江的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浙江率先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即2003—2005年为启动阶段,2006—2010年为推进阶段,2011—2020年为提高阶段。
浙江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十大重点工程”,努力完成构建生态省建设的“五大体系”。一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倡导绿色消费。二是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完善资源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三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包括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辐射环境和化学危险品管理,自然灾害防御。四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包括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充分就业,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以创建生态城镇为抓手,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创建绿色社区,打造生态家园;建设生态型村庄,优化农村居住空间。五是建设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包括树立先进的生态文化理念,加强科技教育支撑,发挥生态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作用,完善生态环境安全的预测预警系统,建立科学决策和评估机制。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将生态省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列为评价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监督机制;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在企业评优、资格认证和有关创建活动中,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二是建立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省、市、县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并每年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三是完善资金投入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将生态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并保持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省建设。四是加快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将重大环境生态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五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保证生态省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六是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对国家、对浙江人民、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我们决心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绿色浙江”。
新闻来源:《求是》杂志2003-13期
|
|